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八期 103年6月

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營運經驗與發展願景

趙啟超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兼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摘要】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 OCW)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1999年提出的知識分享計畫,無償開放教材在網路上供大眾學習。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網站目前共有54門課程,以榮獲傑出教學獎教師為拍攝對象,涵蓋工程、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等學群,其中Thermal and Statistical Physics課程並榮獲OCWC GLOBAL 2013多媒體課程類卓越課程獎。此外,於2013年1月加入YouTube EDU,打造全球華語教育頻道,成功讓臺灣高等教學課程躍居全球熱門課程之列。未來預計於五年內,提供課程將涵蓋全校7個學院、80%以上的學系。

  OCW演變至2012年,產生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s, 或稱為「磨課師」)。MOOCs維持OCW之教育精神,但與開放式課程不同之處在於強調互動,讓線上學習非僅是單方面而已。清華大學亦參與全球MOOCs盛會,積極推動國內第一批磨課師計畫「台聯大雲端經典課程」(UST MOOCs),初期提供神經科學與資訊工程二微學程,以及光電工程導論與智慧財產權法概論二獨立課程。首批MOOCs課程於2013年9月30日上線開課,今後也將持續推動相關計畫,擴大開設課程範疇。

關鍵詞:開放式課程(OCW);YouTube EDU;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s);磨課師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來這裡略做分享。剛才白啟光老師從比較宏觀的角度講了一個開放式課程的發展,尤其是在臺灣的發展;而我今天就比較聚焦在清華大學這方面的經驗。

一、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現況

  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 OCW)開始較晚,在2009年才開始,限於人力的因素,課程數目也比較少;不像交通大學是最早開始,課程數目也是最多的。在課程數量比較少的情況下,必須有一些特色或其他的考量,如會要求拍攝對象的老師必須得過傑出教學獎。學校的傑出教學獎大概是每一年專任教師人數的2%,六百多個老師只有12位左右能得到,在學校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得過傑出教學獎的老師,我們才會考慮作為拍攝的對象。

  清大開放式課程網站平臺的介面有繁體中文、簡體中文、英文(見圖1),還增設中英文手機介面(見圖2)。


圖1: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網站


圖2: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中英文手機介面

二、特色

  清大跟交大很多地方都有點類似,當然也有不一樣的地方。雖然我們都說全部領域都有,但很明顯的是理工科目開設比較多。基本上分成自然科學、工程跟人文社會三方面;主要的課程都以基礎學科比較多,比方說理學院、工學院、電資學院;還有一些清華大學的特色課程,比方說我們學校有全國唯一的以前稱為核工系,現在改名為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有一些核能發電相關的課業在裡面。另外,魅力教學是要配合每個老師的特色,比如說會特別印一些海報來宣傳(見圖3),配合用漫畫Q版海報的情況。每個老師教學有他的魅力方式呈現,用凸顯他魅力的方式在做宣傳。


圖3: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宣傳海報

  在宣傳的部分,有校內宣傳、明星與偏遠高中、各大學圖書館、大陸大專校院。基本上宣傳情況是有差別的,比方說期末考前幾個禮拜特別宣傳,就會看到點閱率馬上上升;每做一波宣傳以後,就可以看到效果,會直接反映出來。

三、成果

  至今總計拍攝54門影音課程,交大大概是我們的2.5倍。網站訪客最多的大概還是來自臺灣;第二多是大陸,剛才白老師有講大陸不見得反映在我們這邊,但現在至少看到了大陸的成長比例是最大的;第三個是美國,有一些華人,國外使用者遍及歐、美、亞、大洋洲。網站累計訪客數343,034人次、課程總點閱數3,067,872次。課程每月總點閱數大概是20萬,約為交大的一半,全部訪客數差不多是4萬人次。

  我們今年有一門課,物理系林秀豪教授的熱統計物理(Thermal and Statistical Physics),這是物理系大三的課程,榮獲全球開放式聯盟大會(OCWC GLOBAL 2013)2013年的多媒體課程類卓越課程獎。2013年的課程獎裡,只有這門課是來自亞洲。(見圖4)白啟光老師很客氣沒有提起,她因為帶領臺灣開放式課程聯盟,所以在2013年的大會中,她個人得到特殊貢獻獎。


圖4:OCWC GLOBAL 2013 – Course Awards: Multimedia

四、推展

  2013年1月清華大學、臺灣大學、交通大學加入YouTube EDU,推出完整影音教學影片,打造全球華語教育頻道,成功讓臺灣高等教學課程躍居全球名校熱門課程之列。(見圖5)放在YouTube,主要是希望可以擴展更大一點的觀看範疇。


圖5:YouTube台灣頂尖課程開拓全球教學平台

五、從OCW至MOOCs

  剛剛白啟光老師有提到,OCW演變至2012年,順勢而起產生了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教育部叫做磨課師。MOOCs維持OCW之教育精神,但與OCW不同之處,OCW大部分是單方向去收看,但MOOCs主要強調互動,甚至提供與頂尖名校教師互動交流之機會,讓學習非僅是單方面。基本上就是真的在線上修課,會有一個開課時間,比方說這門課是八週,註冊以後就可以上去上課。今天早上有提到每一段video大概都十幾分鐘,中間可能會有in-video的問題,十幾分鐘完就會有測驗。等於是在線上修課,可能有作業,最後要考試,還會有討論區,就是除了跟老師、助教互動以外,還可以跟修課的人互動討論。還有我們目前做的線上課輔,後面我會稍為提一下。

六、國外MOOCs

  白啟光老師也有提到,現在美國比較大的是Coursera、edX、Udacity;最有名的是Coursera。剛提到這個是massive,所以註冊的人數可能就非常多。從去年開始,基本上美國有些基金會、有些公司資金非常的充裕。

七、國內MOOCs

  2013年國內的發展,「磨課師」(MOOCs)為教育部即將大力推動之線上數位學習課程計畫,我們學校參加了台聯大的計畫。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有四個學校,就是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和陽明大學。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有個計畫,也是國內第一批MOOCs計畫,叫「台聯大雲端經典課程」(見圖6)。所以,四個學校2013年都開始了MOOCs。


圖6:台聯大雲端經典課程(UST MOOCs)

  2013年我們學校初期提供二微學程:資訊工程、神經科學,每個學程都是四門課。另外,兩個獨立課程:光電工程導論、智慧財產權法概論。首批課程於2013年9月30日上線開課。

  基本上目前我們是試驗階段,因為開放式課程很多都是在課堂上老師上課時,直接在後面拍攝。但MOOCs通常要另外拍攝、後製,不是在課堂上,整個拍攝過程得花較大的工夫。這個課的花費跟製作一門課cost基本上是滿高的,在臺灣製作通常是美國的很多分之一。所以基本上還是很難,因為基本花費是滿大的。在網站課程的頁面(見圖7)可以看到,有兩門課程是光電工程導論和計算機程式設計,這兩門課是9月30日開課。我們還在試驗,現在這個網站可能沒有像Coursera曝光率那麼大,修課人數也沒那麼多。程式設計課程修課人數比較多,目前約兩百多人;光電工程大概是七、八十人。


圖7:台聯大雲端經典課程(UST MOOCs)網站課程頁面

  另外,也在試驗一件事情,比方說線上課輔。線上課輔是可以看到video,可以看到助教,也可以看到學員,有聲音、影像,也可以用文字。每個禮拜有兩個小時的線上課輔在討論區。測驗是可以自動批改考卷,只限於選擇題和填空題,但計算機程式設計這門課不能用這種方式考試。所以,現在也在試驗由我們資訊系開發一套自動改程式的軟體,程式交上去之後,會用軟體檢測這個程式對不對。支援這個東西要大量,很多東西要自動化,可能不能用太多人工,不然兩萬人後,很多事情就沒有辦法用人工做,包括改考卷這件事情。

八、發展願景

  大概預期兩邊都會繼續做下去。開放式課程(OCW)預計五年內,課程影片將涵蓋全校7個學院、80%以上的學系,致力於將本校優秀學習資源普及化,並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在MOOCs方面,除台聯大雲端經典課程外,將持續推動相關計畫,擴大課程範疇。

九、困難與挑戰

  稍微提一下,原來給我的題目是「困境」,我不太喜歡「困境」這兩個字。「困難與挑戰」就是碰到的問題,前面兩個經費與人力都是資源的問題。

(一)營運經費

  目前經費多依靠各相關計畫,是教育部計畫,或是台聯大計畫,有些是靠所謂五年五百億的計畫;未來若計畫結束或經費縮減,某些項目可能無法繼續經營,比如助教、工讀生、平臺管理維護等。所以很多事情要考慮經費的問題。

(二)參與人力

  專職人力較少,不少工作項目依賴工讀生。原來整個開放式課程只有一個專職人力,很多事情都是由她一個人帶工讀生做的。今年因為要拍MOOCs,所以再增加一個專職人力,也是用計畫的經費。基本上只有兩個專職人員,其他都是工讀生。工讀生當然有很多問題,像人才訓練不易且容易流失,不利於經驗傳承等。

(三)提供課程

  OCW對老師而言,可能只是上課時在後面拍攝,當然也會有老師顧忌鏡頭在那裡,基本上並沒有花太多其他的精神。但MOOCs要另外拍攝,都不是在上課時間,對老師而言,要花其他的時間、精神和精力。根據我們的經驗,到現在為止,1小時的課程至少要花3小時拍攝,因為中間會NG、講錯、重拍等等,大概都是3個小時。比方說24個小時的課,光拍攝時間就要72小時;一天拍4小時,要拍18天。拍攝這幾門課,那些老師一整個暑假就泡湯了,所以要說服老師拍攝課程,基本上要花很多功夫。目前較缺乏有效激勵因素,來鼓勵老師參與,只能用很崇高的目標或理想。

  另外,MOOCs的經費要求比較大,如果沒有這些計畫支持,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經營,後面會有問題。基本上要花滿多精神拍攝這個課程,因為中間可能會講錯或者要重拍,不只是拍攝需要時間,準備也要花滿多的時間。

  以上就是清華大學在開放式課程方面的一點點經驗。謝謝。

【編者按】本文為2013年10月12日「佛教與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綜合座談會與談之錄音謄稿,經編輯組整理,講者審閱後刊載。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58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