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慧童女經》,共二千六百餘字,菩提流志譯。《妙慧童女經》是《大寶積經》的一會,《大寶積經》共有四十九會,本經在四十九會中為第三十會中部份的經文,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冊。內容大意為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在王舍城中有一名八歲長者女名妙慧,請問佛陀有關菩薩的十種行,佛為十種行持各說四法共四十行,長者女遂發大願,頓時地動雨華、眾變金色。接者次長者女答文殊諸有關般若性空的問題,文殊向佛讚之,佛陀並為其授記於當來世作佛,號殊勝功德寶藏如來。與會大眾獲得法益,佛亦為眾中發菩提心者授記成佛。本經以妙慧童女示現,表達對於女人不應輕視,對初學者也不可傲慢,來說明女人及年幼者在佛教中自有其地位的平等思想。 |
本經經名為妙慧童女,為一個人的名字,妙慧梵語Sumati,音譯為須摩提,亦可譯為善慧,即大乘菩薩所有的智慧。因其「年始八歲」故稱為稱童女,在大乘佛教中菩薩離去煩惱,使內心潔淨無疵,像童子那一顆無邪的心,就叫做童子地,即菩薩的為人為己,就像童子般的真誠,故在本經隱含著不能以年齡去衡量,而是從其深智妙慧來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
本經經由文殊師利菩薩與妙慧童子的對答中來說明女人及年幼者在佛教中的平等思想。文殊師利菩薩是佛陀往昔發心時的善知識,也是十方佛菩薩的善知識,在初期大乘經的中是一位最卓越的大菩薩。在本經中佛告文殊師利菩薩「此童女,已於過去發菩提心,經三十劫,我乃發趣無上菩提;彼亦令汝住無生忍。」亦即妙慧童女曾教化過文殊師利菩薩,且本經中文殊師利菩薩問妙慧童女:「汝今猶不轉女身耶?」妙慧答言:「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轉!」與其說有貶抑文殊師利菩薩的意味,不如是說由此突顯眾生平等的意涵。 |
本經共二千六百餘字,具足有序說、正說、結說,結構分明,正說部份可分為事理二部份,其敘述如下: |
壹、序說: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十千人等。這時王舍城有長者女,名為妙慧,年八歲,相好端正,見者歡喜。 |
貳、正說:分為事理二部份,事共有十問,佛陀每一問答四法。接著與文殊師利菩薩問答中顯現妙慧童女所體會的般若性空之境界。 |
事:請問菩薩所行共有十問,分世間及出世間法。 |
(一)世間:1.如何才能獲得端正的身體?2.如何才能獲得大富大貴?3.如何才能免除眷屬不和及多病死亡? |
(二)出世間:4.如何才能像佛陀一樣端坐大寶蓮花?5.如何才能遊諸國土,禮敬諸佛?6.如何能夠沒有冤家仇敵?7.如何講話才能令人生信?8.如何修持佛法才能免除障礙?9.如何才能降伏煩惱魔障?10.如何才能見佛聞法? |
(三)針對每一問各有四個方法成就,本部份經文結構為每一問先長行後再以偈頌說明之。 |
1. 端正的身體:對惡友不起瞋心、安住於大慈悲、歡喜修學正法、造佛形像。 |
2. 大富大貴:應時佈施、不起輕慢的心、帶著歡喜的心情給人、不希求果報。 |
3. 免除眷屬不和及多病死亡:不說離間的語言、度脫邪見衆人於正信、護持正法、教諸有情成佛菩提。 |
4. 像佛陀端坐大寶蓮花:如來塔廟供奉華果、不妄自損害他人、鑄造佛像、對佛菩薩深生淨信。 |
5. 遊諸國土禮敬諸佛:見他修善不爲障惱、他說法時未嘗留礙、燃燈供養如來、於諸禪定常勤修習。 |
6. 沒有冤家仇敵:以無諂心親近善友、於他勝法無嫉妒心、他獲名譽心常歡喜、於菩薩行無輕毀心。 |
7. 說話令人生信:言行一致、於善友處不覆諸惡、聞法不求過失、於說法者不生噁心。 |
8. 宣揚佛法離諸障礙:持三律儀戒、聞甚深經不生譭謗、見初發心者生一切智心、對諸有情大慈平等。 |
9. 降伏煩惱魔障:了知法性平等、常行精進、常勤念佛、一切善根皆悉回向。 |
10. 臨命終時諸佛現前:滿他所求、於諸善法深生信解、於諸菩薩施莊嚴具、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
(四)遣疑證實:妙慧童女說:「四十行中若有一行不修,則違佛教,那就是欺誑如來。」座中的目犍連尊者以懷疑其是否能行,妙慧童女答其若弘願真實不虛,令諸行得圓滿者,願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妙華,天鼓自鳴!而即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空華雨繽紛,鼓樂和鳴。接著說:「以我如是真實言故,於未來世當得成佛,亦如今日釋迦如來。於我國中,無有魔事及以惡趣,女人之名。」「若無虛妄者,令在座大眾身皆金色!」話一說完在座大衆身體皆變成金色。 |
理:菩薩所住,與文殊師利共有七番問答來顯示菩薩所證悟的般若空性境界。 |
(一)七番問答 |
1. 住何法發斯誠願:於法界中無所住。 |
2. 何者名為菩提:無分別法,是名菩提。 |
3. 何名為菩薩:一切諸法等虛空相,是名菩薩。 |
4. 何名為菩提之行:猶如陽焰、谷響之行,是菩提行。 |
5. 依何密意作如是說:於此中不見少法密非密者。 |
6. 何謂凡夫應即菩提:菩提異凡夫耶?莫作是見,何以故?此等皆同一法界相,非取非捨,無成壞故。 |
7. 信解者其數幾何:如若干幻化心心所量,若干幻化眾生能了斯義。文殊師利再問:「幻化本無,何有如是心心所法?」妙慧答曰:「法界亦爾,非有非無;乃至如來亦復如是。」 |
(二) 遣疑證實: |
1. 睹迹忘本:此童女,已於過去發菩提心,經三十劫,我乃發趣無上菩提;彼亦令汝(文殊師利菩薩)住無生忍。 |
2. 尊昔忽今:文殊師利言:「我於往昔無量劫前已曾供養,不謂今者還得親近!」妙慧告言:「文殊師利!汝今莫起如是分別,何以故?以無分別得無生忍故。」 |
3. 重男輕女:文殊師利問妙慧童女:「汝今猶不轉女身耶?」妙慧答言:「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轉!」並為文殊師利除斷疑惑,說明其未來淨土世界,為證屬實於大眾中妙慧菩薩轉女成男,如三十歲知法比丘,且令大眾身皆變成金色。 |
(三)諸天讚德:大哉!大哉!妙慧菩薩摩訶薩,能於未來世得菩提時,嚴淨佛剎功德如是。 |
(四)佛為授記:妙慧童女於當來世成等正覺,號殊勝功德寶藏如來。 |
參、結說:為本經利益流通分。 |
大眾受益 |
(一)不退菩提:三十俱胝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轉。 |
(二)智證法性:八十俱胝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眾生皆獲智證。 |
(三)趣大乘:五千比丘行菩薩乘,心欲退轉,因見妙慧菩薩意樂善根威德殊勝,脫身所著上服以施如來並發弘誓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故,超九十劫生死之苦,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即記汝等於當來世過千劫後相次成佛。 |
文殊師菩菩受囑流通:此法門有大威德,令菩薩摩訶薩及聲聞乘者獲大利益。善男子、善女人,為求菩提無方便善巧,行六波羅蜜足滿千劫,若經於半月、時一書寫讀誦此經,所獲福聚,比前功德,百分千分俱胝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如是微妙法門,即諸菩薩契經之本。 |
信受奉行:佛說此經已,妙慧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及諸大眾、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本經在《大正藏》中有其他三種譯本,其內容比較如下: |
唐菩提流志所譯的《須摩提經》,共二千六百餘字,比《妙慧童女經》少了「天雨妙華,天鼓自鳴!說是語時於虛空中華散如雨,天鼓自鳴,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等三十四字,故應為抄寫遺漏而不能說是菩提流志的再譯,故和《妙慧童女經》為同一譯本。西晉竺法護所譯的《佛說須摩提經》,三千二百餘字,內容同《妙慧童女經》,另有姚秦鳩摩羅什所譯的《佛說須摩提菩薩經》,近四千字,鳩摩羅什的譯本的經文與竺法護譯本相同,只是增多了一段「女意云何?法無所住,……使立無上正真之道」。此段為佛與須摩提有關幻化的問答,出於竺法護所譯的《梵志女首意經》,而在菩提流志及竺法護所譯的版本均無此段,且鳩摩羅什譯本則僅見載於《開元錄》卷四,其他諸經錄則未記載。所以此經應不似鳩摩羅什所譯,大同於竺法護譯本。 |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