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十二期 86年 12月

佛教圖書館參考服務之探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研究生 黃德賓


【摘要】:台灣地區的佛教圖書館,隨著佛教信仰的興盛與社會大眾的需求,逐漸成立與現代化,並且基於宗教的使命與社會的責任,或多或少提供了各種類型的參考服務;然而這些參考服務項目,大多是各館經驗的累積或讀者信眾的需求,而逐漸形成的。因此本文針對台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的特性與現況,將其已提供的參考服務項目,與一些需要或值得嘗試的參考服務加以整理,並配合學理上的分析,來探討佛教圖書館參考服務的發展方向,以供各界參考。

關鍵字:佛教圖書館;參考服務


一、參考服務的定義與範圍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圖書館的任務從蒐集與保存文化,轉變為發揮教育功能為主的服務觀念,而圖書館員的職責也從保守的典藏圖書,進展到主動的提供各種服務,其中參考服務也在此應運而生。參考服務的名稱與定義,隨著不同時代的發展背景而有差異,但基本來說,參考服務是圖書館工作中,直接負責輔導讀者尋取資訊,及協助讀者利用圖書館書籍資料以從事其研究工作的一種任務。因此,參考服務的特質,包括了下列三點:1. 在工作上是協助讀者;2. 在目的上是利用資料,尋求知識;3. 在觀念上負有教育及傳播知識的責任。(註1)

  另外,關於參考服務的範圍,各家說法雖有差異,但大致上可分為直接服務與間接服務兩大類型:(註2)

(一)直接服務

  凱茲(William A. Katz)將直接服務分成兩類:參考或資訊服務,和正式或非正式的指導讀者使用圖書館及其資源。而這兩類具體的實施方法為:1. 讀者利用教育;2. 閱讀指導;3. 諮詢服務。

(二)間接服務

  間接服務包括所有協助讀者利用或求取資料的工作,如:1. 資料的選擇;2. 行政工作管理;3. 館際互借;4. 編輯工具書;5. 參考服務的評鑑;6. 其他工作,如:影印服務、參考室管理、諮詢問題的記錄等。

  除了上述各類的參考服務之外,尚有一些參考服務為現代常提及的,如:指定閱讀、專題選粹服務、線上檢索指導服務、推廣服務、特殊使用者服務等。總之,參考服務的種類很多,而其主要任務大致可分為四點:1. 供給讀者有價值的資料;2. 解答讀者之疑難問題與代其蒐集各種研究資料;3. 編製參考書指引及摘要索引,以便於讀者使用館藏資料;4. 指導讀者使用參考書籍及其他資料。(註3)

二、台灣地區佛教圖書館參考服務的現況

  隨著物質生活的進步,社會大眾開始追求心靈層次的提升,所以近十幾年來,台灣民眾對宗教活動的投入,逐漸地熱絡。在佛教方面,除了弘法傳教的各種法會興盛之外,學者對於佛學的研究、信眾對於閱讀佛教典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可是,在一般圖書館所收藏的佛教典籍,並不是很充足,所以專門的佛教圖書館在此時,就受到佛教徒們的重視與依賴。因此,現代佛教圖書館除了典藏佛教經籍為主要任務外,還有以弘揚佛法為目的,來教育社會大眾如何深入經藏與解行並重。由此可知,在佛教圖書館的參考服務上,如何進行佛教圖書館之利用指導與如何推廣正信的佛教,則為主要的考量方向。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曾於民國83年7月,對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況進行問卷調查,提到依服務對象與館藏內容,將佛教圖書館分為學校類型、學術類型、公共類型及其他類型等四類。(註4)而在問卷調查報告中,提到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讀者服務的現況,仍以資料借閱服務居多,其次是參考諮詢及影印服務,至於其他的服務,有新書結緣、提供共修場地等。而推廣服務的現況,未舉辦過推廣服務活動者,占總館數的37.8%;至於經常辦理的推廣服務,則以研討會與利用指導為多,而其他的服務,則有辦理共修會、講經、研習班等。(註5)由此可見,佛教圖書館除了有一般圖書館的參考服務功能外,又特別與宗教信仰結合,提供不一樣的宗教性參考服務。

三、佛教圖書館需要那些參考服務項目

  佛教圖書館基於宗教的使命與社會的責任,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參考服務項目,且大多是各館經驗的累積或讀者的需求,而逐漸形成的。然而筆者針對佛教圖書館的特性與現況,認為佛教圖書館除了已提供的宗教性參考服務之外,還有一些參考服務是需要或值得嘗試的,所以試圖整理這些參考服務項目,並提出自己的淺見,以供各界參考。

(一)讀者利用指導

  讀者利用指導所包含的意義是「某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主要目的在幫助讀者認識圖書館,進而能有效地使用圖書館的各種資料和資源,如卡片目錄、書本目錄、摘要、索引、百科全書等參考工具書,以及其他可供查詢資訊的設備和途徑,來滿足其研究的需求。」(註6)利用指導的目的,是希望讀者經認識、瞭解而親近、利用圖書館的資料與服務。利用指導雖然不是正式的教學活動,但其教學內容仍須經過設計,方見成效。圖書館在設計利用指導內容時,常常以館員的觀點為中心,認為讀者「應該」知道些什麼,很少考慮到讀者「想要」知道些什麼;其實,雙方面的立場與觀點均應考慮,不可偏頗一方。而讀者「想要」也「應該」知道圖書館的那些事呢?如:1. 認識環境;2. 館藏目錄的查檢;3. 分類法的認識;4. 期刊索引的使用;5. 基本參考工具的介紹;6. 特殊館藏資料的介紹;7. 特殊服務的介紹。(註7)

  至於在佛教圖書館中,筆者認為以下兩個利用指導,是需要進行的:

1. 認識佛教圖書分類法

  臺灣地區的佛教圖書館,大多是採用李世傑於民國51年所編訂的「佛教圖書分類法」。然而此法迄今未曾修訂,而佛教圖書出版品日益增多,原有類表已不敷使用,所以於民國81年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主持,與其他各佛教單位或個人共同合作,而於84年完成修訂。經由一年的測試,於85年10月出版了《佛教圖書分類法 1996年版》,實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

  由於一般圖書館所採行的分類法為中國圖書分類法,所以大多數讀者對於佛教圖書分類法並不熟悉,至於已熟悉者,對新法仍有待時間去認識;因此,佛教圖書館對於教導讀者認識新版的佛教圖書分類法,目前正是當務之急。

2. 佛學參考書之介紹與使用

  佛學參考書非常豐富,如大藏經、辭典、法數、索引、年表、類書、百科全書、傳記、方志等,自古至今都有人從事整理與出版。到了近代,日本學者對於佛學參考書之整理工作,更是有非常豐富的成果,所以佛教圖書館典藏日本學者所編輯中文或日文的佛學參考書,有相當的數量。然而,自古至今的這些佛學參考書,其編排體例與檢索方式各有不同,又加上日本學者所編輯的參考書,通常需要再透過「中文筆劃索引」去查回原書索引詞條的位置,更是多了一層步驟,所以教導讀者如何去使用佛學參考書,是非常重要的。

  屬於學校或學術類型的佛教圖書館,其讀者對於佛學參考書,大多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也熟悉每種參考書的不同用途;而公共類型的佛教圖書館,讀者多為一般佛教信眾,其對於佛學參考書已不熟悉,更遑論如何使用!所以公共類型的佛教圖書館,更應該時常舉辦認識佛學參考書的課程,才能增加讀者研讀佛學的興趣。

(二)編輯參考諮詢用書

  圖書館員累積工作經驗、了解讀者較常問的問題類型之後,往往會編輯一些常用的書目、索引、名錄或各種參考問題,一方面減少讀者重複詢問,另一方面可以使讀者迅速得到答案,減少讀者等候的時間。(註8)例如台北市立圖書館自73年起,每年均將諮詢服務問題中,選擇具有代表性者,彙集編印成《參考問題選粹》;至86年元月,已出版12輯了。將這些常詢問的參考問題作有系統的整理與解答,的確有助於參考諮詢的工作。

  公共類型的佛教圖書館,常會面臨信眾詢問一些關於佛教的宗教性問題,如:「打坐會不會走火入魔?」、「吃素會不會有礙健康?」、「真有因果報應、三世輪迴嗎?」面對這些問題時,一般認為需要參考館員本身具有佛學知識的涵養,才能勝任回答;其實,有很多問題可以做初步簡要的回答即可。所以類似台北市立圖書館《參考問題選粹》的這樣參考工具書,就顯得十分的重要。雖然不知道是否有佛教圖書館對於這類型的問題曾做過整理,但筆者認為聖嚴法師所著的《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二書,和知義法師所著《初機學佛決疑》、慈雲雜誌社所編《學佛解惑彙編》等書,是可以作為參考諮詢時的工具書。至於若能再以這些圖書為基礎,並加上時事性、時代性的一些參考問題,做有系統的擴編整理與分類,那將是更不錯的佛教參考諮詢的工具書了。

(三)報章雜誌的剪輯與佛學期刊論文索引的編輯

  剪輯就是圖書館依據該館既定的資料蒐集政策以及讀者的需求,自報章雜誌剪下有關特定問題的文字報導或論述。由於報章雜誌內容廣泛,一般圖書館如欲廣事蒐羅,頗不經濟,但專門圖書館的資料蒐集範圍與讀者的需求,均頗易瞭解,所以剪輯工作較易進行。由於剪輯品都是最新而且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其內容更不易見之於專書或專論,所以專門圖書館應不遺餘力地做好剪輯的工作。(註9)也因此,學校與學術類型的佛教圖書館,對於佛教雜誌的剪輯工作,是值得特別重視的。

  至於佛教期刊論文索引的編輯,是最能直接幫助佛學研究者的研究工作,但這也是要花費相當多的人力與時間,才能完成與持續的工作。或許有人以為,「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光碟」中,也早有收錄相當多有關佛學的論文,為何需要再自行編輯一份佛學的期刊論文索引呢?事實上,由於佛教期刊大多數是屬於贈閱性質,國家圖書館並未全部收藏,況且其自有收錄範圍的認定,不一定滿足佛學研究者的全部需求。所以像網路上台大佛學研究中心的「佛學資料庫」,其收錄的佛學書目資料雖然有七萬多筆,但是在佛教期刊論文索引或全文的收錄上,仍舊感到非常不足。因此期待台大佛學研究中心能繼續擴充佛教期刊論文的收錄範圍,並提供索引或全文的檢索,則將是佛學研究者的一大福音。

(四)推廣服務

  圖書館有豐富的館藏,有完善的讀者服務,但如果沒有將這些優點向讀者推廣介紹,那豐富的資源也如同虛設。何謂圖書館推廣服務?章以鼎認為:「圖書館的推廣,實際上即是閱覽工作的擴展,也就是將圖書館的服務地區(館所)、服務項目(館務)、服務對象(讀者)加以推廣,使圖書館的服務能從過去保守的、被動的做法,邁向積極的新境界。」(註10)所以圖書館的推廣服務,實是今日圖書館邁向現代化、大眾化不可缺少的方式。

  圖書館的推廣工作,就館所的推廣而言,有設立分館、小型閱覽室、巡迴車等;就服務項目的推廣而言,如舉辦參考諮詢、流通互借、研習會、演講、展覽會等;就服務對象的推廣而言,就是從成人的服務而推及兒童、老年、殘障、病患的服務。圖書館加強上述推廣服務,可以達到下列各項的目的:1. 使缺乏圖書館服務的地方,人人有獲得讀書的機會和便利;2. 使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圖書館服務的益處;3. 積極地應用各種刺激閱讀的方法,來推廣圖書館的服務,以提高讀者充分利用館藏的興趣;4. 充分發揮圖書館社會教育的功能。(註11)

  談到圖書館的推廣服務,如果能再配合「行銷概念」的話,則將使推廣服務的效果提高不少。所謂行銷概念的意義,是一種以顧客需要與慾望為導向的管理哲學,它強調「顧客導向( Customer Orientation)」,要根據顧客的動機和行為來制定各項行銷決策,一方面滿足顧客的需要,一方面達成組織的目標。就圖書館而言,讀者即是顧客,圖書館應根據讀者的需要和行為來擬定作業計畫、提供各項服務,以達成圖書館保存資訊與傳佈資訊的任務。(註12)

  通常圖書館可以使用的行銷方式有:1. 社會行銷(Social Marketing),又稱觀念行銷(Idea Marketing),如圖書館週展覽、演講等活動;2. 組織行銷(Organization Marketing),俗稱公共關係,如設立意見箱、發行刊物、簡介等;3. 服務行銷(Service Marketing),館員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應把握「適時、適地、適量、適質」八字要訣,以便強化讀者對圖書館的信心;4. 地方行銷(Place Marketing),以地區特色來服務讀者;5. 人物行銷(Person Marketing),如塑造館長良好形象,進而使民眾支持該館措施及政策等。(註13)

  因為佛教圖書館有弘揚佛法的特別使命,所以其所舉辦的推廣服務,也以宗教信仰的活動居多。然而佛法浩瀚,法門眾多,均可接引每種根器不同的眾生,所以佛教圖書館在策劃推廣服務的過程中,要結合行銷的概念,隨時注意讀者群的特性與興趣,需要什麼樣方式與內容的推廣服務,才能使其獲得最大的成長,進而發心護持圖書館、利用圖書館。以下是筆者認為佛教圖書館中,較易進行的推廣服務:

1. 經典講座或專題演講

  經典講座與專題演講是佛教在弘揚過程中,最常舉辦的活動之一。公共類型的佛教圖書館可以策劃系列性的講題,定期邀請法師或學者來演講或講座,使讀者信眾對於佛學不再覺得艱深難懂,同時也建立起一些學佛的正確觀念。

2. 讀書會或共修會

  讀書會是滿足個人吸取新知、肯定自我的最佳成長團體,它通常是:(1) 一種特殊形式的小團體研讀;(2) 參與者因共同興趣而結合在一起;(3) 領導人主要功能在刺激討論,非扮演一般教師角色;(4) 參與者透過相互討論彼此幫助;(5) 目的在理解和相互啟發;(6) 雖然有閱讀的計畫和研讀的材料,但並沒有固定的知識或材料,也沒有特定要達成的目標,亦沒有測驗,沒有評分;(7) 純粹自願性參加;(8) 聚會時間和地點以參與者方便為原則。(註14)

  至於共修會,則是由一群人選擇聚會的時間和地點,共同針對一種修行法門進行修持的活動,如念佛共修會或坐禪共修會等。佛教的特色在於信仰之後,強調修行與實踐的工夫,所以除了個人日常的修持行為外,同修道友在共修時相互提攜的力量,是自古以來就受到相當的重視,如東晉時慧遠大師於廬山念佛結社,就是一個例子。

  所有類型的佛教圖書館,若能提供讀書會或共修會的這樣服務,對讀者來說,是其對於佛法解行並重的最好機會,所以值得推廣的。

3. 設置「初學專櫃」

  佛學知識體系龐大,宗派學說眾多複雜,對初學佛者來說,往往不得其門而入。所以公共類型的佛教圖書館,筆者建議能設置「初學專櫃」,從各類佛學圖書中,挑選適合初入門讀者閱讀的圖書,集合於初學專櫃中,讓讀者能很快地掌握佛學的概要,進而擇其有興趣者研讀之。

(五)轉介服務

  「轉介」(Referral)一字源自於社會服務領域,其目的在「指引個人到所需要的資源或服務」。圖書館的轉介服務,郝利(George S. Hawley)的定義為:「圖書館人員為了滿足個別讀者的需求,指引讀者到另一個人或地方的一種行動,這個行動又被圖書館人員的人格特質及其他相關因素所影響;所謂其他因素,是指轉介圖書館本身、被轉介的外在資源及接受轉介服務的個人。」(註15)這樣的定義,包括了「資訊與轉介服務」(Information and Referral Service)和「參考轉介」(Reference Referral)兩個概念。「資訊與轉介服務」是個聯繫的程序,將個人的需求連結於一個服務、一個資訊來源或能滿足其需求的建議上,圖書館必須採用各種方法,來提供這項服務。而「參考轉介」則是將不能有效處理的參考問題,藉由館際合作組織的架構與運作,交予上一層級的後援圖書館代為回答的過程。(註16)

  由於佛教圖書館間的館際合作關係尚未建立,所以藉由館際合作組織運作的「參考轉介」,實行起來比較困難;至於「資訊與轉介服務」,則是佛教圖書館可以立即嘗試的。郭麗玲在<美國公共圖書館的社區資訊及轉介服務>一文中,對轉介服務的益處有著詳細的說明:「圖書館不只是社區知識的中心,應是社區資訊的中心,當民眾有任何疑問(不限於知識性問題)時,就逕向圖書館尋求協助。公共圖書館並沒有能力回答這些五花八門的疑難問題,但她掌握全社區、全鄉鎮或全縣市各相關機構及專家的資料,可為讀者安排轉介服務,以獲得最恰當的答覆。這樣,圖書館成為複雜社會的橋樑,......從生活上將圖書館與民眾結合,才能吸引非資訊取向、甚或文盲及功能性文盲人士對圖書館的興趣,進而利用圖書館的豐富館藏。」(註17)因為佛教圖書館對於教界各項資源的掌握迅速且多元,尤其有一些法師與學者的人脈關係,是非常適合提供轉介服務的。如此對於讀者信眾來說,佛教圖書館不只是佛學的寶庫,更是提供完善的學佛環境,成就修學佛法的一片淨土。

(六)其他服務

  因為佛教圖書館是具有宗教性與公共場合的特性,所以有許多佛教的活動或贈書,會透過圖書館做為宣傳或流通的管道。因此,佛教圖書館還有較特別的參考服務項目,是早已行之有年,現介紹如下:

1. 新知通告

  由於資訊量的暴增,每年所出版的文獻資料如汗牛充棟,任何一個人不可能研讀他所專長學科的所有文獻資料,但是為了研究需要,其至少應對相關資料做大概的了解與選擇性的閱讀,是必須的。所以專門圖書館將收到的新出版品訊息,儘快通知讀者,讓讀者認識新知,是一項重要而有效的服務工作。而圖書館用來傳播最新資料的方法,有新書展示櫃,編製最新出版品目錄、期刊論文目錄與摘要,或專題選粹服務、新知公報等,端看讀者的需要與每種方法的可行性來提供服務。(註18)因此,學校與學術類型的佛教圖書館,適合提供編製最新佛學出版品目錄、佛學期刊論文目錄與摘要,或專題選粹等服務,以滿足佛學研究者的需要。

  另外,佛教圖書館常會收到一些法會、共修等佛教活動的宣傳單,或徵求助附印的印經等通知單,所以佛教圖書館應以「佛教資源聯絡站」自詡,設置新知通告看板,主動張貼各種佛教資源與資訊,以供讀者信眾參考聯繫。

2. 設置結緣書專櫃

  在佛教圖書的出版事業中,屬於印經會所出版或複印的佛教圖書,一直占有不少的數量,這是因為佛教信眾深受大乘經典的影響,強調書寫與流通經典的功德。如《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中提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因此以布施金錢來印製佛經,除了可宣揚佛教教義、幫助他人閱讀佛經之外,自身亦可清淨業障,獲得無量功德,是自利利他菩薩行的表現。所以印經會於現代圖書資訊發達的時代中,仍然在佛教圖書的出版生態,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於印經會出版的圖書或視聽資料,是由贈送結緣的方式獲得,而非經過出版品的物流管道銷售,所以流通的地點就顯得十分的重要。台灣地區的佛教圖書館或佛教名品店,幾乎都有設立結緣書專櫃,放置印經會所出版的圖書或視聽資料,任信眾取閱。不過,筆者在此強調的是,由於印經會所出版的圖書或視聽資料良莠不齊,甚至有非正信的圖書資料含混其中,所以佛教圖書館有責任過濾、淘汰不良的結緣圖書,讓讀者信眾獲得最正確的佛學知識。

四、結語

  由於現代佛教圖書館的發展較慢,佛教圖書館在傳統與現代的轉型過程中,有很多事物仍在摸索的階段,是需要圖書館界與佛教界共同來關心。在參考服務上,由於佛教圖書館館員本身兼具圖書館學專業知識與佛學知識者不多,因此服務品質自然有限,是十分可惜的地方。而對於有興趣研讀佛學者,在使用佛學參考書與蒐集佛學文獻資料的技巧與經驗上,往往是彼此間的口耳相傳,也因此難以推廣到一般的讀者大眾,引發他們對佛學知識的主動追求。佛教圖書館有責任教導讀者信眾如何深入經藏,如何解行並重,所以在參考服務的規劃與施行上,就顯得十分的重要,值得大家共同來探討與分享彼此的經驗。

【附註】
註1:胡歐蘭,《參考資訊服務》,(臺北市:學生書局,民71),頁12。
註2:鄭恆雄,林呈潢,嚴鼎忠編著,《參考服務與參考資料》,(台北縣:空中大
   學,民85),頁11-15。
註3:同註1,頁18。
註4:釋自衍,<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現況調查報告>,《佛教圖書館館訊》,1期
   (民84年3月),頁2-3。
註5:同上註,頁6-7。
註6:同註2,頁12。
註7:吳㙉璃,<淺談公共圖書館的圖書館利用指導>,《參考服務文獻選輯》,(
   台北市:中央圖書館,民80),頁63。
註8:同註2,頁14。
註9:莊芳榮,《專門圖書館管理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學生書局,民69),頁
   62。
註10:許璧珍,《圖書館推廣業務概論》,(台北市:學生書局,民79),頁2-3。
註11:鄭吉男,《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台北市:文史哲,民77),頁84-
   85。
註12:林彥君,<行銷概念與讀者服務>,《圖書館讀者服務》,(台北市:學生書
   局,民81),頁192-193。
註13:同註11,頁46。
註14:邱天助,<什麼是讀書會>,《張老師月刊》,228期(民85年12月),頁
   126。
註15:徐芬春,<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轉介服務之研究與分析>,(碩士論文,私立
   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民84),頁10。
註16:同上註,頁9。
註17:郭麗玲,<美國公共圖書館的社區資訊及轉介服務>,《參考服務文獻選輯》
   ,(台北市:中央圖書館,民80),頁187。
註18:同註9,頁77。




拜訪書的故鄉: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本刊訊】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為回饋社會,自八十七年一月二十八日(農曆一月初一)起,將開放社會大眾使用館藏圖書資料。該館擁有三百坪的圖書館空間,典藏中、英、日、巴、梵、藏等各種語言的圖書、期刊、視聽、光碟等資料,近三萬冊,館藏量相當豐富,深具學術參考價值。面對未來虛擬圖書館時代的來臨,該館並提供網路檢索服務,使讀者掌握最新資訊,歡迎對佛學研究有興趣者蒞館利用。

■服務項目:

1. 閱覽服務:歡迎攜帶證件蒞館參閱。
2. 影印服務:備有複印機,供讀者自行利用。
3. 參考諮詢:
  (1) 指導讀者利用館藏。
  (2) 協助讀者利用各種參考工具書檢索資料。
  (3) 佛書分編及圖書館經營管理諮詢。
4. 資料庫檢索服務:提供多種佛學資料庫供讀者使用。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 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館 址: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之1號

■電 話:(05)254-2824

■傳 真:(05)254-0335

■E-mail :luminary@ksts.seed.net.tw

交通:

1. 自行開車:於「嘉義交流道」下高速公路,至火車站,經林森路往竹崎
  方向。或沿省道台三線公路至159縣道往內埔方向。
2. 搭乘公車:於嘉義市火車站前,搭往內埔、塘下寮縣公車,至「紙廠」
  下車,步行約五分鐘。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12期目次]